

內蒙古多地同期空氣質量改善成效尤為突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 “藍天成績單”。其中,呼和浩特市表現亮眼,今年1~6月優良天數達158天,較去年同期增加18天,重污染天數比例下降0.5個百分點,六項污染物濃度全部下降。包頭市一季度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位列第一,呼和浩特市緊隨其后。烏海市及周邊地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1.5%,同比上升6.4個百分點。
內蒙古空氣質量的改善并非偶然,而是從工業減排、能源轉型到綠色交通等多領域協同發力,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這也是內蒙古“藍天保衛戰”的三大法寶。
在工業污染深度治理方面,今年以來內蒙古持續深入推進“藍天保衛戰”,爭取中央專項資金2.1億元,推動鋼鐵、焦化、水泥等行業的燃煤鍋爐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并開展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同時,創新秸稈管控方式,劃定露天焚燒禁限區域;緊盯移動源管控,對全區664家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逐一檢查,推動國三及以下標準營運類柴油貨車淘汰更新。
能源結構優化方面,內蒙古同樣下足功夫。在煤炭、新能源、綠氫及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等領域,出臺50余項支持政策,構建起支撐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如烏蘭察布市推進清潔能源替代,計劃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8%,煤炭占比降至75%以下;呼和浩特市加大燃煤散燒治理力度,推動城中村清潔取暖改造,嚴防散煤復燒。
交通領域也開啟了“綠色加速度”。內蒙古積極推廣新能源重卡,推動城市公交、出租車新能源化,目標2025年新能源貨車占比提升至40%;同時強化機動車尾氣檢測,嚴厲打擊排放造假行為。目前,鄂爾多斯市中心城區公交已實現100%純電動化,進入“公交零碳” 時代。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藍天白云”。內蒙古的綠色發展之路值得肯定。隨著減排“組合拳”的持續發力,“內蒙古藍”必將成為北疆大地最動人的生態底色。
?。〒菰疲?/p>
攝影/草原云·北方新報首席記者 牛天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