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9日訊(全媒體記者 張禹 通訊員 許頌堅 劉梓琦)目前正值夏收時節,寧鄉市深入開展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工作,通過全覆蓋宣傳、與精準化監管和綜合化利用,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自覺轉變觀念,摒棄焚燒習俗,推動秸稈資源化利用,保障空氣質量與公共安全。

“五級聯動+志愿參與”,織密全民禁燒宣傳網
宣傳是做好秸稈禁燒工作的關鍵一環。對此,寧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寧鄉市副市長楊燦帶隊深入煤炭壩鎮東山村、菁華鋪鄉陳家橋村、雙江口鎮雙福社區督導秸稈禁燒工作。
寧鄉市各鄉鎮(街道)則充分發揮基層治理優勢,通過“線上+線下”“屋場會”“敲門行動”等宣傳方式,講清講明有關政策法規,做好思想動員。煤炭壩鎮全鎮122個網格員,對8641戶進行上門宣傳,金洲鎮通過召開“金洲夜話·八點有約”活動,開展秸稈禁燒的政策宣傳;黃材鎮志愿者制作“秸稈禁燒小課堂”短視頻,在村民微信群、朋友圈轉發近2000次,點擊量超1萬人次。
由此,寧鄉市構建起了市、鎮、村、組、戶五級宣傳網絡,形成“干群+志愿者”聯動的宣傳格局,確保政策入腦入心。


科技賦能巡查機制,實現全域精準管控
為保證秸稈禁燒工作落實落地,寧鄉市還構建了嚴密的監管責任體系和科技防控網絡。
實行“四級包?!睓C制,做到確保每一塊田地都有人管、管到位,同時,明確鄉鎮(街道)、村(社區)、組(網格)各級責任主體及其禁燒職責,逐級制定責任清單,打造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鏈條。
在監管體系上,寧鄉市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監測、鐵塔視聯監控、無人機巡航等現代化技術,并結合網格員人工交叉巡查,構建立體化、全天候的精準監控體系,力求對焚燒行為早發現、快處置。2025年識別秸稈類火點告警205條,實現“即時發現—交辦—處置—反饋”閉環管理。
鄉鎮經驗值得一提。喻家坳鄉實行“白+黑”巡查機制,白天由經濟和生態辦、綜合執法大隊、農辦聯合成立巡查專班,隨車開展執法與宣傳;夜間由鄉值班人員組成巡查小組,重點對田間地頭、偏遠區域開展拉網式排查。同時,寧鄉市通過“查處一個、教育一片”強化法律威懾,嚴禁露天焚燒行為?;佚堜佹?、夏鐸鋪鎮、白馬橋街道對本地因焚燒秸稈而進行處罰的事例,通過鎮村微信群公開曝光,形成不敢燒的高壓態勢。


疏堵結合推進資源化利用,從源頭化解焚燒壓力
為了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從源頭規范秸稈,防治大氣污染,寧鄉市努力構建秸稈綜合利用機制。
當前,寧鄉市在19個鄉鎮共建立31家“秸稈離田+收儲運+綜合利用”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利用途徑,使得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2.07%。其中,已建成3家年加工秸稈能力1000噸以上的秸稈利用主體。
據介紹,湖南峻農農業綜合服務公司積極響應寧鄉推進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建設的號召,投資2000萬元建設秸稈基質片廠,該項目與傳統育秧相比,每畝田可節約成本40元左右,可為農民節約成本且增加效益,而秸稈回收企業通過秸稈高值化利用可實現增收450萬元,并提供穩定就業崗位20個,帶動農民增收80余萬元。
截至目前,雙鳧鋪鎮、橫市鎮等14個鄉鎮街道已全域實現“零火點”。更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群眾正從最初的被動遵守者,轉變為禁燒工作的主動參與者、支持者和宣傳者。這場從“不敢燒”到“主動護”的全民行動,不僅為寧鄉贏得了湛湛藍天,也為探索鄉村振興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之路,提供了生動的“寧鄉樣本”。
